(2)玫瑰花的选择和预处理
挑选:选择无霉变、虫害、烂痕且色泽均匀的干燥玫瑰花,摘下花瓣。
清洗:加入适量清水,清洗花瓣表面泥沙,不可揉搓以免损失花青素,沥干花瓣表面水分。
干燥:将沥干的花瓣放入恒温干燥箱,50℃干燥3h。
粉碎:利用粉碎机将干燥后的花瓣粉碎,过80目筛并去掉100目粉(即留下80~100目粉),备用。
(3)工艺操作要点
按照试验设计称取适量白砂糖,倒入500mL烧杯,加入150mL水,于80℃下水浴加热溶解得到糖水。按比例均匀混合准确称量好的琼脂和卡拉胶,缓慢地搅拌加入已经溶解的糖水中,于80℃恒温水浴中,持续搅拌10min使其充分溶解混匀。依次加入柠檬酸、原料粉(一定比例的玫瑰花粉和山楂粉),充分混合。将糖浆进行80℃,15min巴氏灭菌,灭菌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止表层糖浆凝固。灭菌后立即倒模,冷却至凝固,切为0.3×3×3cm3糖块,于50℃恒温干燥4h。干燥期间,每隔0.5h左右翻动软糖1次,使软糖干燥更加均匀。干燥结束,冷却后即得到总质量约27g的成品。
(4)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设计
经过预实验确定:当复配原料粉比例(玫瑰花粉∶山楂粉)为3∶2时,成品软糖色泽呈现较为适宜的红色,玫瑰花与山楂风味综合表现良好;复配凝胶剂比例(琼脂∶卡拉胶)为2∶3时,软糖具有良好的透明度、韧性和柔软度。在固定复配凝胶剂比例(琼脂∶卡拉胶=2∶3)、复配原料粉比例(玫瑰粉∶山楂粉=3∶2)的基础上,研究复配凝胶剂添加量、复配原料粉用量、白砂糖用量、柠檬酸用量对软糖品质的影响。采用Box-Behnken模型,对以上4个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设计,响应面分析因子及水平见表1。
(5)软糖感官评价标准
邀请10名食品专业人员组成感官评定小组。按表2软糖感官评分标准对软糖的色泽、组织状态、口感、香味进行评分,取10组评定结果的平均值。
(6)验证试验
根据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制作成品软糖,将所获的相应感官得分平均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。
(7)软糖质构分析
电脑运行质构分析软件,采用全质构分析模式、P/36R圆柱型探头,参考袁文浩的测试方法设置参数。每六块成品软糖叠加为一份厚度为1cm的测试样品(记为“软糖C”),平行测定3份样品,取各数值的平均值,保留2位小数。
声明:本文所用图片、文字来源《中国食品添加剂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
相关链接:玫瑰精油,玫瑰花,琼脂,卡拉胶,柠檬酸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